2012年12月28日 星期五

安迪‧華荷:一個不能被複製的永恆


        香港藝術館新近推出展覽《安迪華荷 十五分鐘的永恆Andy Warhol 15 Minutes Eternal)》,題旨鮮明地展出普普藝術(Pop Art)大師安迪華荷Andy Warhol 1928─1987)的鉅作。提起安迪華荷,即使不識其人,相信大家對他為美國性感影星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1926─1962)製作的肖像畫必然略有印象,那片因著絲網印刷技術獨立分層而更顯豐腴的朱唇,廣泛見於各色各樣化妝品之包裝。至於稍具政治意識的朋友,或許對華荷同系列以毛澤東(1893─1976)肖像為題材的作品較為關注,尤對它們在內地被禁展示之消息感到啼笑皆非或慨嘆萬分。行文至此,如果你對華荷及其作品還是陌生,不妨放鬆心情,想想本年度上映的荷里活電影《黑超特警組三Men in Black 3》(2012),片中韋史密夫Will Smith飾演特務J穿越時空回到過去,橫衝直撞蕩入一個衣香鬢影浮華眩目的空間,迎面而來一堆千奇百怪的師哥艷姬,除此以外還有一位滿頭蓬鬆銀髮、行為矯揉造作、語調陰陽怪氣的特務W而他同時是安迪華荷」!我們對這個玩笑理應一笑置之,固然不能奢望一套商業電影能考究地重塑華荷那名為「工廠The Factory」的工作室一隅,但我觀看該幕時,著實投入地期待劇情會向大家揭密:安迪華荷其實是一個外星人!

無論華荷是否天外來客,或跟異星生物交情非淺的星際特務,是次展覽陳列於「七十年代:閃亮星光1970s: Exposures and Fame」展區的一輯寶麗萊自拍照,確實向觀眾揭示出一個千變萬化形象多樣的華荷。華荷在這批照片中的扮裝令人印象深刻,尤是戴起金髮塗上濃厚妝粉的造型,與其將之描述為對時尚明人影星的模仿(有云他在模仿瑪麗蓮夢露),不如說他在進行一場扮裝皇后秀Drag Queen show)更為貼切。在我看來,「是否扮得似?」或「扮了誰?」從來不是重點,真正值得在意的是他對身體、氣質、期許等一連串藤瓜緊纏的詞彙和概念之反思。當我們改變衣飾外表,是否能展現出不同的氣質,繼而令他人對自己的印象也隨之轉變?在這幾幀「扮裝」照片裡,我看到華荷將自己的身體化成載體,再反覆剝開肉體畫布,把底層不同份量的陽剛與陰柔都實驗性地浮現人前。

先拋開那個「何謂藝術」的宏大問題,華荷對藝術界的革命不必在本文得到辯證,回到作品本身,他的實驗性最能見於絲印創作中的色彩運用。展場就有一組亞歷山大帝肖像畫,分別以紫底配粉藍和黃色面、紅底配粉紅、黃和黑色面,再以紅色作勾邊線條。華荷有的是羨煞其他潦倒藝術系畢業生的銀車金屋,但他作為藝術家更聰穎地懂得抓緊媒介核心玩弄不同題材,除此之外,最值得為人讚嘆的絕對首推他那份獨到的色彩觸覺sense of color。談及華荷對顏色線條的敏銳,展區「八十年代:人生苦短 1980s: Memento Mori」內的「兒童畫廊」不容錯過,內裡展示的是華荷一系列專為孩童而設的畫作,牆壁還配上獨特設計的魚兒圖像。在此我誠意向所有欲修飾兒女房間的家長推介此展區的裝潢,他們大可對華荷那些童趣滿溢的作品好好參詳,相信它們於激發孩童創意之效果而言,比超現實的王子公主或變種老鼠都來得顯著。另外,策展人在此展區將作品懸掛於可配合孩童高度的較低位置,這對於身材矮小視平線低於常人的我來說,觀賞過程亦異常舒適,如此貼心安排實不得不讚
最後,華荷的作品在藝術史或視覺文化研究書籍和各類印刷品時能得見,他將印刷科技帶入藝術創作亦彷彿在高調宣示我們正處於複製的時代,那麼觀賞藝術品真跡是否已淪為可為不可為?但是,今趟一窺華荷作品的盧山真貌,那塑膠彩acrylic背景下隨意的筆觸brushstroke)、藏於油墨經光線透射才顯現的閃粉,在在以藝術品本身重申:我們身處的也是一個不能被複製的時代?所以,我還是鼓勵大家到香港藝術館逛逛。因為突然想為自己煮一碗金寶濃湯,我也就此擱筆。

















圖片:余麗珍 X 安迪‧華荷